半岛体育 分类>>

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对话四维图新CEO程鹏:学不了马斯克 做行业首吃螃蟹者亏了很多钱

2025-10-31 21:19:3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

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对话四维图新CEO程鹏:学不了马斯克 做行业首吃螃蟹者亏了很多钱

  前有吉利牵头成立智驾合资公司剑指华为车BU,奇瑞将旗下子公司业务整合成立智能化中心等,后有一汽收购卓驭(原大疆车载)35.8%股权,奔驰砸13亿入股等。在这股整合浪潮中,有主机厂、第三方智驾供应商,更不乏为了拿下智驾领域最后“入场券”的玩家。

  成立于2002年、以地图起家的老牌图商四维图新,便身处其中。今年9月底,其官宣以“现金增资+资产注入”合计18亿拿下鉴智开曼39%股权。由此,补上了智驾板块的不足,并瞄准成为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(一级供应商)。

  近日,CEO程鹏在与蓝鲸汽车记者对话中谈及了对行业整合趋势的看法,在其看来,整合是必然的,行业已到了分久必合阶段。而原因,在于生态降本,首先应做到量产,做到大家都有利润。“你干了一遍的事,我为什么再干一遍呢?”“如果两家、三家一起用,本身成本就分摊了,就降本了。”

  事实上,在智驾赛道,四维图新不算后来者。程鹏回忆,四维图新2016年就开始搞L4,因为AlphaGo能下赢李世石对其触动非常大,投了很多资源去搞L4,在此基础上又搞高精地图、高精定位、算法等。但后来绝望时,四维图新把这些业务都砍了,因为量产不了,又不挣钱。

  “在其中,有起步和过于乐观的阶段,也有掉下去绝望的结果,现在是慢慢修复、重立信心的阶段。大家看到我们敢投更多的资源去搞,肯定是信心又恢复建立了。”程鹏表示,“我想这就是一个从希望之巅,到绝望之谷,到重立信心的过程。”其还开玩笑称,若复盘,失败教训太多,并非一两句能说清,但成功的经验就是坚持活下来。

  其并坦言,在这条持续创新的路上吃了很多苦,走了很多弯路,亏了很多钱,发现路走不太通,决定学不了马斯克,还是学学段永平。“咱们别总做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风险特别大,亏得股东都骂我。我们争取在一两年之内把利润给股东拿回来,既创新又能够盈利,这是我们的痛定思痛的迭代。”

  据四维图新最新财报显示,其前三季度营收为26.6亿元,同比增长5.20%;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.08亿元。

  而在整合动作背后,四维图新正面临新的转型节点。日前,四维图新宣布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.AI,称将向以AI为中枢、为客户提供舱驾协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全新阶段迈进。这是其第二次战略转型,上一次在2015年,彼时由“地图人”升级为“汽车人”。

  “我们转型已经十年了,转型已经比较成熟了,从业务来看,从收入、营收来讲,非地图业务已经占80%多了。但是大家都一直认为四维图新是地图,我并不气馁,我很骄傲,我们的标签得把它转化成价值。”对于转型,程鹏认为,挑战最大的还是客户、市场的认知。

  A:我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些数字,四维图新现在的营收是三七开,云、地图、定位占七,三年之后会反过来,我拿的订单和定点,基于AI的业务是七,传统业务是三。2028年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,当然不意味着我原来那些合规地图业务会降,我的业务还会涨,但是别的业务会涨得更快。

  A:我们叫看十年,规划三年,做一年。一年主要还是在刚开始讲的领域,AI带来的变化,出海带来的机会。我们还有很多新赛道,从汽车之外的两轮车,移动智能体,无人机带来一些新机会,我们一年主要是看这些,把手里的东西推广好,交付好,我们的订单非常多,大家都忙不过来,这个确实也超出我们自己的预判了。所以当下这一年,还是怎么能用AI提升生产效率,把生产力提上去,让我们的交付更快,这是我们一年要做的。

  从AI带来的变化看,产品、体验上很快大家都能看到,一个是辅助驾驶,一个是智能座舱,这里面变化已经非常大了。辅助驾驶的体验好很多了,当然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也高了。两年前觉得车道保持得很好、拨杆一拨就能变道就很满意了,但现在不是这样了,现在换道要非常丝滑,减速很均匀,不是急刹车,加油加得很平稳,没有任何的安全隐患,接管率还要很低,这都是AI带来的。我想这些都实实在在,尤其是行业从业者每天都能够看到的进步和变化。或者反过来说,没有AI能干成吗?肯定干不成。

  A:我也挺苦恼的。首先AI肯定会替代一部分人重复地劳动,这个是必然的。所以不光我们一家公司,整个行业对人工的需求肯定是下降的,这一点我觉得毋庸置疑。

  A:我们的会每次都有很多的争执和争论,甚至争吵。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提倡这种文化,简单、直接、高效的问题,大家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。尤其是鼓励前线,在用户、客户那听到的声音都传达过来。

  因为公司大部分的死亡都是处庙堂之高,不知道江湖之远。你坐在这儿以为世界是什么样子,但世界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,那就危险了。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,各种形态的组织都有这种案例。我说我们首先对自己要求是要每周都要去客户那,每周都要看自己的产品,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的。

  然后我们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要听,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都要学习和听取。包括不仅客户,还有竞对也得学。我们内部叫守、破、离,你得学人家,再微创新,再离开,再创新,这些都是要不断迭代的。没有哪个策略是对的,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修正,只要大方向、目标在,先把目标定了,然后就不断迭代。有错则改,善莫大焉。我们的团队在这一点做的还可以,就是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行动。

  最近这几次讨论最多的就是AI,AI带来了什么,可能将来会带来什么,比如说我们的审批,内部的流程,内部的组织就做了很多变化。这个我觉得应该是今年几次会议最大的变化在这,讨论最多的议题也在这,有很多不同的意见。几个不同的意见:AI真的比人聪明吗?不会犯错误吗?有没有幻觉。第二,如果人都下岗了怎么办?如果人人都跟我们一样拼命搞AI智能体,人们失业了怎么办?已经不仅是技术和组织的变革了,还有文化和心理的变革,对大家心理冲击也很大。

  A:我觉得让我们的AI含量大大提升,因为他几百人都是搞AI的。这一点是我比较欣慰看到的,我的期待是要把点到点、端到端的智驾搞出来。第二,我也没有希望和要求他们改名,他们叫鉴智机器人,我没有把它改为鉴智汽车自动驾驶。的名字非常好,它是面向未来的。我们看到智能体越来越多了,不仅是车,从四轮车到两轮车,到无人小车,到无人高尔夫,到,到割草地、扫地、具身智能,机器人的东西越来越多,我们觉得都是非常好的赛道。而且我自己统计了一下,75%汽车的供应链其实都可以给他们做服务,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赛道也挺有意思的。我们先聚焦,搞汽车智能化,也不排除未来去做别的,其实我们有的产品已经卖到其他的移动智能体里去了。

  Q:双方团队怎么分工?会否维持原来中低阶四维图新的团队做,高阶由鉴智的团队做?

  A:我们的目标是很清晰的,肯定是一个团队,没有两个团队,这是必须做到的,就是一个团队。一个团队意味着什么呢?一套工具链,一个数据集,一条产品主线,比如说我们做了一套模型,可以裁减到不同级别的方案里,目标肯定是这样的,但是中间会有一个过渡。因为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客户项目要交付,所以我们还是要确保交付的前提下,最终会变成都是一套,一个团队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

  Q:四维图新智驾板块相当于拆分出去给了鉴智,那是否意味着它不是我们的主业务?

  A:它肯定是我们的主业务,内部总体战略是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。为什么要搞智驾?智驾会把所有的产品都形成一个牵引作用,因为难度高,用的东西全,它要芯片,要底软,要硬件,要测试,要交付,是一个最大级,要舱驾融合,所以我们把它叫龙头业务,会牵引我们所有其他业务的发展,会用到地图、定位、芯片和座舱软件,它是一个龙头牵引的产品线。不管它是控股不控股,并不并表,这是两回事,这是资本上的一些安排,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这个公司将来能够独立上市,这个我觉得团队和投资人都是有期待的,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满足大家的期待。

  Q:鉴智之前主要是依托于地平线的平台在做,我们入股后会不会自己做芯片,尤其是大算力芯片?

  A:我们的产品也好、公司战略也好,从来都不是纯竞争思维。你干得好其实我就不想干了,我们是看客户,看市场,地平线干得很好,为什么要抢它的生意?我们要支持它。我们是最早把征程2做进车厂的,最早把J3做出来的,又是拿到J6B第一个定点,我们的态度一直是一样。如果行业有人干得很好,我就配合、支持他干好,并不是说非得抢饭碗。因为这个市场我们认为机会足够多,我们有能力干,我们内部讨论过要不要自己干,结论是已经有人干了,我就不干。他如果干得很差,我一定会干。但他干得很好,我为什么自己干呢?我支持和配合他不就行了?最好他成为巨人,我站在他肩膀上干,我不是跑得更快吗?最终的目标是要用户体验、客户成功,客户成功了我们才能成功,这是做To C和To B是不一样的。所以我们的态度和思想,发自内心一直是这样想。

  Q:今年以来智驾圈的整合动作挺多的,像一汽入股卓驭,四维图新入股鉴智等,怎么看待这种行业整合趋势?

  A:行业卷,我可能更倾向于几个降本。第一个是技术降本,通过产品创新、技术创新降本。第二个是生态降本。你干了一遍的事,我为什么再干一遍呢?你开发一个芯片,如果大家都能用我的研发成本摊低了。我搞一张地图,你再搞一张地图,那有意义吗?同样的,我搞一套智驾算法,你搞一套有区别吗?如果两家、三家一起用,本身成本就是分摊了,本身就降本了,所以我觉得整合是必然的。除非你的产品到现在还是基础、入门阶段,比如中国的地图采了一遍,三个公司采三遍有意义吗?没什么意义。智驾原来的规则我写了一遍,我写了几百万行代码,你又写几百万行代码;我写了一亿行代码,你来写一亿行代码,有意义吗?其实没有什么意义,所以整合是必然的。何况大家毛利还不是很高,没有那么挣钱,肯定是趋势摆在这,我认为会有天下大事分久必合、合久必分,现在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候。首先做到量产,做到大家都有利润,所以是分久必合。合久了还得分,什么意思呢?当大家产品没有差异化,体验都一样,还得分。那得是根据不同的用户,不同的客户群慢慢会分化出不同的功能和应用,我觉得这个其实都很正常。

  当然我觉得也是因为最近的资本退出通道不是那么通畅,大家一时半会上不了市,那就整合,整合完以后一起上市概率高一些,我觉得这个还是客观事实。

  Q:目前智驾技术路线快速迭代,从高精地图到无图方案、端到端、VLA、世界模型,基本每6个月就有一个新方向,四维图新走何种路线,采取引领还是跟随的战略?

  A:我们很多年在搞什么呢?持续创新。吃了很多苦,走了很多弯路,亏了很多钱,这是老想做第一个、老想创新。后来发现这个路好像走不太通,现在我们内部讨论完了,咱学不了马斯克,还是学学段永平吧,敢为天下后。如果有人验证这个事能干成,哪怕有一个能干成,比如特斯拉把端到端干成了,咱们学,咱们别总做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风险特别大,亏得股东都骂我。我们争取在一两年之内把利润给股东拿回来,既创新又能够盈利,这是我们的痛定思痛的迭代。

  Q:在智能驾驶赛道,四维图新此前投过MINIEYE、禾多,也做过L4,今年又战投了鉴智,能否总结一下有什么认知或经验?

  A:我们的认知跟行业发展差不多,还是符合Hype曲线的,有起步和过于乐观的阶段,也有掉下去绝望的结果,现在是慢慢修复、重立信心的阶段。大家看到我们敢投更多的资源去搞,肯定是信心又恢复建立了。其实2016年就开始搞L4,因为AlphaGo能下赢李世石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,我们就投了很多资源去搞L4,在这个基础上搞高精地图、高精定位,去搞算法,最早用工控机做L4。后来绝望时候我们把这些业务都砍了,因为量产不了,又不挣钱,怎么办呢?到2021年又慢慢修复了,开始从AEB、基础行车开始慢慢搞,把原来积累慢慢捡起来。现在做到还是有不少量产,我想这就是一个从希望之巅,到绝望之谷,到重立信心的过程,我觉得这是挺正常的,我们没有那么强的预判和聪明的能力,但是我们有几个特点:

  第二,我们还是比较敏感的。发现这个行业有变化,比如说有新项目的机会,有新的可能整合的团队,有新的投资机会我们都去搞,只要有能力就去搞,既保持韧性,又保持敏感,与时俱进,这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特点。

  但是现在我认为到了真的能够让大家都用得上的阶段了,这个是跟以前不一样的,以前觉得还离客户有点远,现在大家都能买到,都能用上,我自己也能开了,这个是跟以前不同的,真的量产了。

  如果说复盘成功和失败之处,失败的教训太多了,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楚了,很多东西,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做得不够好,要迭代、要学习,吸取教训的地方。成功的经验就是坚持活下来,还在,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经验了,教训特别多。

  Q:近日有智驾公司CEO说到明年国内的智驾供应商剩两三家了,全球剩三四家,你怎么看?

  A:这种话我也不是第一次听到,前几年大概也听到过说汽车市场会剩“五常”,会剩几家。这样的声音过去一直都有,我们创业20年来一直都有。说得不好听,我认为这就是我相太执,就是太自以为是,其实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。

  大家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发展100多年了,不是还那么多品牌在吗?手机天生垄断的行业不依然有很多家吗?苹果、华为做得很好,依然小米也能出来,OPPO、VIVO活得也不错。这个结论有点草率,而且不太以历史为教训。当你看到历史发展轨迹的时候,发现用户是决定因素。

  车跟别的东西不太一样,它非常体现用户的文化特性,不光是一个工具,不仅仅是运输工具,它是一个文化,是一个心理。李斌讲得很好,他总结为第三空间,除了公司,就是我的车,待的时间最长。第三空间一定是个性化的,你觉得第三空间会标准化,都一样吗?所以品牌、造型、功能、体验最终都会不一样,让我畅想,车将来会变成有些是移动办公室,有些是移动的娱乐中心,有些在里面玩游戏,有些是移动社交中心,你在里面当会客厅,有各种各样的体验,一定会是多样,个性化的。这个是车。

  智驾座舱也一样,现在是什么呢?我也能理解这种声音,你得先到一个门槛,到了门槛以后一定会多样化。现在是因为没有到门槛,我们也在努力到这个门槛,把安全解决,用户体验做得更好,在那个基础上你会发现有N多不同个性化的产品出来。不能因为现在还没看到,就说会剩两三家,我觉得这还是一些不够成熟的判断。历史也证明了,当时讲这个话的最后自己也没有进前几名,这个量也追上来了,这个市场不是你想象的现在的状态就是五年以后的状态,我觉得说这个都还早。

  A:我们的目标肯定是活着,活得越来越好,让我们的用户能够反过来珍惜我们,觉得四维图新存在是有价值的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我也不在意我一定要占市场50%,像地图一样当然占60%的份额,我没有这个追求。只要我们的产品,第一是有用,第二是好用,第三是大家都能够买得起、都能用,对我来说就非常满意了。

  Q:有观点认为智驾未来技术逐渐拉平,导致车企会把更多期望值放在智舱,你怎么看?

  A:我肯定是不同意的,智驾同质化我说了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因为没有到那个点,你得保证安全,点到点,端到端。你得先做到,先做到才能讨论差异化,如果做不到差异化啥?

  我们都还在路上,能不能两三年把这个干成?干成了大家再去讨论差异化。我认为最终还是必然会出现的,所以我坚定认为智驾还是龙头,座舱我们做了好几年,智驾还是龙头。就像汽车工业在各个工业领域的地位是一样的,它是皇冠上的明珠,最难,体量又大。

  讲个笑话,我们以前搞导航的时候从来见不到车企的CEO,最多一个部长打发你,你去拜访,最多就是部长出来接见你下,信息娱乐系统部的部长,或者电子电器部的部长。做了芯片以后,他VP出来了,做了智驾以后,CEO、董事长出来了,你看看这个行业地位不一样吧。所以我认为智驾龙头这件事是对的。

  从趋势上看,大概率会舱驾融合,就是座舱和智驾会融合在一个域里面,这个趋势我也看到了。我觉得已经有一些芯片厂观察到这个趋势了,也出了舱驾一体的芯片,我们也出了一颗低阶的,能把整个系统做到一两千块钱的。我们先把五万、七万的车搞了,再挑战高端。

  Q:今年很多汽车供应商走到了台前,都在加大C端品牌声量,四维图新有没有这方面考量,怎么看待这个趋势?

  A:我们还是定位成一个To B的公司,原来是纯ToB,B2B,只做车厂、大客户。后来我们把思路迭代了两次,第一次是B2B2C,就是我通过车厂触达用户。后来又升级到2C2B,你得理解你的客户用户,我要理解车厂的用户,买车的人,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数据里面都有统计,你是因为什么买车的?这个就是2C2B,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演变和迭代的。这次品牌升级也是希望大家容易理解,不光是车厂容易理解,各种两轮车、移动智能体公司、公司都能理解,四维SEEWAY,而且是个AI公司。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,才能去打品牌。如果我们自己的品牌也不够响亮,准备又不充分,还不如不搞,搞出去丢人。

  A:我需要一个学习过程。我们公司文化叫“交付大于承诺”,这个挺难的,我也不知道怎么把握,你吹的牛能不能做到?是市场宣传太多了,做不到怎么办?我感觉做人都有点过不去,可能跟每个人的性格有关系,我们的团队大部分还是搞技术的理工男。你让我们吹一个做不到的东西,好像我们心理上,自己心坎都过不去。有些人吹大牛习惯了,反正我也不管,我们做不到。

  A:我们希望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出来、创新出来交付出来给客户,让每个人都能用。最好是公司出名,自己个人不要出名,再说我的名字起的也不是很文艺。

  Q:从传统地图供应商向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过程中,四维图新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
  A:我觉得挑战最大的还是认知,客户、市场对我们的认知。我们转型已经十年了,转型已经比较成熟了,从业务来看,从收入、营收来讲,非地图业务已经占80%多了。但是大家都一直认为四维图新是地图,我并不气馁,我很骄傲,我们的标签得把它转化成价值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每一点都是新的研发付出,这个过程我们还是很欣慰的。

  A:传统Tier1确实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,因为有些好的都已经100年历史了,所以他们对于汽车行业的理解,品质、制造、客户的信赖都做得非常好。当然我们这20年也在努力追上。但是我们应该说是更懂数据、更懂算力、更懂算法的公司和团队。而且我们比他们都卷,我们的团队确实都很努力,这个是我想一帮又聪明、又勤奋的中国人的特点。

  我想肯定是从中国开始,立足国内开始,最终走向全球,这是我们把它叫新型Tier1的典型特征。

  A:我们会把我们的技术、产品、芯片、定位、数据给它们用,三年之内仅此而已。三年之内,我们还是聚焦把汽车智能化的事干好。机器人大量的产业化,我跟行业很多人都保持接触,都聊过,我说什么时候机器人能做饭做得很好吃,我再进这个赛道。因为那个时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它能解决全场景,从买菜到切菜、烧饭、点火安全这些都解决了,动作还很稳。我说什么时候能做到,我能吃到一顿机器人做得很美味的菜,我再进军这个领域。那也不一定Tier1,也许我自己搞,我觉得我们没有边界,就看什么呢?你适合干什么,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标准,一个叫用户对我有没有需求,第二是商业价值,你能挣钱吗?第三能力匹配吗?你能干吗?如果四维图新干不了你为什么干?别人干得好你也不用干。第四,护城河,比如说华为、BAT他们无限资源砸过来,你能扛多久?如果别人比你干得好,你没有干,这个三年以后再讨论。

  A:燃油车没有理由不搞智能化,因为毕竟有些区域不一样。有些区域充电、换电基础设施不行,那它也要智能化,怎么办呢?总得有人去做,我们和大疆(卓驭)两家都是在这个领域都是做得比较好的,我们已经赋能不少的油车都在量产的过程当中,它比我们快一点,已经有量产了。我们的混动已经量产了,应该在今年年底、明年年初会有纯油车的量产,我希望大家的体验跟电动车没有什么区别。

  Q:四维图新跟卓驭有一套行泊一体方案,现在和鉴智也推出了行泊一体方案,这两个方案是高阶和低阶的区别吗?

  A:我们聚焦与鉴智的融合,融合以后重新定义解决方案。我说低中高现在都有了,舱驾一体也会有,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简单、简洁的路径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。

  A:明年就会有量产,我们期待这个领域有爆发就三到五年,不太会有各自单独的域控,这是我的盲猜。

  A:行业有各种技术路线,有单车智能技术路线。把一个车的算力、传感器、高精图配得非常全,能够实现安全的无人驾驶,从到高级,到,这是一条路线。还有一条路线X,车和车之间,车和路之间,和车云之间建立更好的连接,确保安全,也能够实现,路线都是通的。条条大道通罗马。在车路云方面有一些东西真的是超视距的,单车怎么也看不见,看不见两公里以外的东西,或者前面有一个大车挡住你也看不见,红绿灯变化也不及时。我一直认为车路云是非常有用的,我们做了积极地布局。全国现在有20个试点城市,我们在每一个城市都建立了合作。

  在几个领域,第一,路测感知设备怎么用起来。第二,数据的共享和监管,你要确保数据安全,还要把它用起来,这方面也是四维图新为主,都在搞的过程当中,没有产生大的商业价值,没有体现出来。我们希望在未来两三年把它体现出来。最终还是要上车,让每一辆车用上,仅仅是我们和政府推没用,最终还是要装在车上面,车能用才能成功,如果有一半中国的车都能用上,这个业务就成功了。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的。

搜索